春風化雨,澤瑞桃李。在第39個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學校涌現(xiàn)出的一批愛崗敬業(yè)、開拓進取、求真務實、守正創(chuàng)新的先進典型進行表彰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他們躬耕教學一線,潛心教學育人,努力推進教學改革創(chuàng)新,在三尺講壇上揮灑汗水;他們秉承科學精神,勇于探索,不斷攀登高峰;他們言傳身教,知行合一,愛崗敬業(yè),熱情服務,在管理育人的崗位上,用愛心和責任踐行著自己的教育初心。
河南工程學院科研標兵

朱海堂,男,博士,土木工程學院二級教授,建筑裝配化產業(yè)研究院院長。河南省高層次人才,河南省政府特貼獲得者,主要從事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及其結構性能研究。自入校工作以來,主持申報并獲批省級科研平臺2個;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,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;承擔橫向科研課題3項,到賬科研經(jīng)費142萬元;發(fā)表SCI/EI學術論文17篇,其中:以第一作者發(fā)表中科院二區(qū)以上論文6篇,以通訊作者發(fā)表中科院一區(qū)論文3篇。通過系列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發(fā),創(chuàng)新性解決了土木工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技術,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獲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,并申報2023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
李玥,博士,化工印染工程學院副教授,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訪問學者。入選國際VEBLEO學會Fellow,擔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客座編輯,獲得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、河南省高校科技創(chuàng)新人才、河南省文明教師、河南省優(yōu)秀教師、河南省優(yōu)秀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指導教師。長期致力于環(huán)境能源功能材料的開發(fā)和應用研究,近年來在Applied Catalysis B: Environmental等國際權威期刊發(fā)表學術論文30余篇,其中2篇論文入選ESI全球1%高被引論文,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、國家自科基金青年基金、河南省高??萍紕?chuàng)新人才、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、河南省科技攻關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等項目。1項成果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,獲授權國家發(fā)明專利8項。

丁俊,副教授,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,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訪問學者,河南省優(yōu)秀教師,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,河南省高??萍紕?chuàng)新人才,主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利用多鐵性材料(同時具有鐵磁性和鐵電性的材料)、二維材料設計低能耗、高性能的存儲器、場效應管等電子元器件。Materials today,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,Chinese Physics B等雜志審稿人,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理論物理專項、青年、面上項目3項,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等省廳級項目3項,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, Physical Review B,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ies,《中國物理快報》等國內外期刊發(fā)表SCI收錄學術論文20多篇,其中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研究論文目前單篇引用率達264次。

黃全振,博士后,教授,博士生導師,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院長,中原科技創(chuàng)新領軍人才,河南省高層次人才C類,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,河南省高??萍紕?chuàng)新人才,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,河南省高??萍紕?chuàng)新“電動汽車關鍵技術”團隊負責人,河南省動力集成與智能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。長期從事先進智能控制、機器人自適應振動控制領域研究,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、省部級項目10余項,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、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、二等獎1項,指導學生主持完成教育部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訓練計劃項目2項。

余忠洋,男,博士,計算機學院教師,碩士生導師,中國電子學會會員。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移動通信、衛(wèi)星通信和物聯(lián)網(wǎng)通信下的信號處理技術。現(xiàn)任計算機學院科研辦主任,工業(yè)軟件產業(yè)研究院智能系統(tǒng)與工程研究所所長。自入職以來,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各1項,在國內外通信類權威期刊上發(fā)表論文3篇(其中2區(qū)Top 1篇),國家發(fā)明專利授權3項,榮獲2023年度教育廳優(yōu)秀科技論文獎二等獎。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,牽頭組織學術系列講座1次,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位,共同申報的“智能礦山采掘大數(shù)據(jù)創(chuàng)新實驗室”成功入選2023年河南省大數(shù)據(jù)發(fā)展創(chuàng)新平臺名單。

白若雨,女,博士,環(huán)境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師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,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,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,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,在Science、PPP、Chemical Geology、GSAB上發(fā)表SCI論文5篇(其中第一作者2篇),參與的“揭秘海洋生態(tài)系在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中的響應過程”工作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。

馬思思,博士,紡織工程學院教師。主要從事功能纖維、功能分離膜材料及新型非織造過濾材料的開發(fā)和應用研究。近三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,主持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1項,主持河南工程學院博士培育基金項目1項,參與完成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多項橫向課題研究。以第一作者在膜科學技術領域 TOP 期刊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、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、Polymer 等期刊上發(fā)表論文10余篇,其中SCI論文1區(qū)4篇、2區(qū)4篇,申請國家發(fā)明專利5項。

杜文靜,博士,材料工程學院教師。河南省電子陶瓷材料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實驗員,碩士生導師,研究方向為氣敏材料的設計、合成及性能研究。以可用于室溫靈敏檢測的氣敏材料為研究對象,申請的“強電負性金屬摻雜NiO與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復合材料室溫NO2氣敏特性及機制研究”項目獲批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立項,資助經(jīng)費30萬元,在Crystals、ChemPhysMater期刊發(fā)表學術論文2篇,以第一作者在愛思維爾出版社發(fā)表著作論文集1篇。

李向東,博士,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長期從事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、思想政治教育等的教學研究工作,先后獲得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、河南省高校思政課優(yōu)秀教師、河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。近年來,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,主持在研項目1項,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、其他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3項、廳級項目10多項,在《中州學刊》《山東大學學報》《歷史教學》等期刊發(fā)表學術論文40多篇,出版學術專著3部。

田超杰,博士,商學院教授。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審專家,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訪問學者,長期從事品牌管理、行為科學和商務數(shù)據(jù)分析方面的研究;主持參與國家社科、自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省部級課題10多項,其中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“中國老字號時尚化的機理、路徑及對策研究”為我校經(jīng)管學科第1個國家社科項目,也是我校第1個免鑒定結項國家課題,其成果被省領導批示,由省商務廳采納應用;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(fā)表論文16篇;出版專著3部,其中《時尚價值》是國內第1部研究時尚價值維度的學術專著。